三秦都市报:西安全力治水恢复“八水绕长安”河长成为河流“保护神”
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。为了进一步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、新论断、新要求,努力开创大西安水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,营造治水浓厚氛围,提高民众“亲水、爱水、护水”的意识,即日起,本报推出《全力落实“河长制”建设水生态文明》专题宣传栏目,全方位展现西安市落实“河长制”改善“黑臭河”的治水决心与目标,展现落实“河长制”取得的显著成效及正在进行中的追赶超越画面,让社会更多人知晓水变清岸变绿背后的故事,从而珍惜来之不易的青山绿水,保护好身边的水环境。
水是万物之源,也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物质。从古至今,西安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水的滋润,尤其是长安“八水”,为千年古都的繁盛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斗转星移,受生态退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因素影响,到20世纪末期,“长安八水”堤岸破损,满目疮痍。为恢复“八水绕长安”盛景,西安市委、市政府以铁的意志奋力谱写治水兴水新篇章。
2017年1月16日,西安率先在全省启动“河长制”,根据河湖实际,快速构建了包括市、区(县)、镇(街)、村在内的“3+1”河长体系和市、县、镇三级河道警长体系,全市116条河流湖泊、排洪渠和灌溉渠共落实各级河长(巡查员)3364名,设置三级河道警长258名,确保全市的每一条河流都有了河长和河道警长。
“六个到位”全面推进
据西安市河长办介绍,按照省委常委、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“西安的河长制不要等,要先行先试”的要求,西安河长制工作从“六个到位”落实全面推进。工作方案到位:西安市委市政府制定印发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意见。13个区县、8个开发区和全部街办、乡镇和园区制定了河长制工作方案;河湖台账到位:对全市河流、湖泊、大型灌溉渠、排水渠全面摸查,建立116条河、湖、渠台账,建立“一河一档”;河长责任体系到位:组建市、区两级河长制作战指挥部,由“多部门管水”转变为统一指挥的“一盘棋”工作格局,形成党政齐抓共管、上下左右联动、责任逐级传导的河湖库渠管理保护责任体系;治理方案到位:坚持问题导向,围绕“五个清单”,因河施策,编制市级河流“一河一策”治理方案19个、其它河湖100余个;工作制度到位:建立联席会议制度、信息共享制度、信息报送制度、督查督办制度、考核问责制度、验收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机制,确保工作规范化;考核监督到位:对各级河长履职情况月考核、季点评、年排序,定期通报。市委、市政府专项督查,市纪委、监察局约谈问责。开设市民举报电话热线、信箱,开设专栏曝光监督。
市委书记每月巡河调研
各级河长自觉担负起守护河流的神圣使命。省委常委、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坚持每月巡河、调研工作,5次召开全市河长制座谈会,鼓舞干劲、催征督战。西安市市长上官吉庆明察暗访,发现问题在一线、处理问题在一线,2次召开会议部署协调、推动工作。
西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润泽3次徒步11公里,调研泾河岸线,在掌握详实资料的基础上充分论证,牵头制定了泾河治理规划方案。西安市政协主席岳华峰向省委立下军令状,按期完成了西咸新区境内河流排污口的全部封堵,太平河截污工程按期完工。
把河道当街道管理,把库区当景区保护。一年来,西安市市级河长巡查149次,区县级河长累计巡查3900余次,镇街河长累计巡查23000余次,各级河道警长累计巡查8520次,河长制工作步入实战化、常态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