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从陕西省水文水资源中心获悉,随着经济快速发展,各类工程建设项目持续推进,在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同时,也对水文监测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。为有效消除或降低这些影响,该中心分别于5月和9月对工程建设影响水文站测报工作情况展开全面排查,旨在摸清影响现状、分析特点规律,并依法开展水政执法,全力维护水文监测秩序。
据了解,5月份的排查共发现46起因工程建设影响水文测报的事件。经过一段时间的水行政执法,包括责令停止违法行为、敦促建设单位完善行政管理手续等,到9月份,此类事件已减少至19起,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。
然而,从调研排查的整体情况来看,水行政执法现状仍不容乐观,面临着多重挑战。一方面,不少建设单位对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》和《陕西省水文条例》缺乏了解,不清楚涉河工程建设审批中存在“国家基本水文测站上下游建设影响水文监测工程的审批”这一行政许可,导致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容易忽视对水文监测的影响。另一方面,水文行政执法面临诸多困难,建设单位多为大型央企,甚至包括一些政府机构及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,在具体执法过程中,存在执法权威不足、力度不够的问题。此外,水政执法人员多为兼职,使得巡查检查难度极大且次数有限,有时难以及时发现问题,导致水政执法相对滞后。
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,陕西省水文水资源中心制定了一系列措施,从多个方面发力,切实提升水政执法效能。
多维宣传发力,提升水法认知
该中心制定了贯穿全年的宣传计划,力求使宣传工作制度化、规范化、经常化。采取“加强宣贯、送法上门、明确要点”措施。充分利用“世界水日”“中国水周”“12・4 法制宣传日”等重要纪念日,积极组织开展水法宣传活动。同时,主动向当地政府、行政管理部门等赠送《条例》及相关“办法”,推动他们学习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》和《陕西省水文条例》,进而理解和支持水文工作。
明确审批要点,压实环节责任
陕西省水文水资源中心坚持执法必严、违法必究的原则。针对5月份排查出的46起因工程建设影响水文测报的事件,落实领导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,加强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公检法司的密切联系,编制《涉河项目水文影响审批要点清单》,细化“水文站点保护范围核查、影响程度评估、防护措施制定”等必经环节,明确“不审批即违规”的法律后果,形成“受理—核查—审批—监管”的闭环,进一步增强对水文设施和环境的保护力度。
规范执法流程,提升队伍素质
该中心联合法律顾问、资深执法人员,依据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,编制《水行政执法实用手册》,制定《水政执法检查巡查计划表》明确执法队伍的巡查范围、巡查频次和重点检查内容。积极与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沟通协调,理顺执法职能,保障执法装备,不断提高综合执法效能。每年至少对执法人员进行一次培训,拓宽水政执法人员的专业知识范围,提升执法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,为有效开展水政执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。
西部法制网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U7E4hCGyjgnP7h7VOFp6CA